学校主页|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特别策划】请对校园贷说“不”!

发布时间:2017-05-16

发布者:

浏览量:

    湖北女大学生借贷5000元,半年滚成26万;上海大学生借贷4万,半年后欠下100万;四川某高校一毕业生在毕业两年后至今仍然深陷“校园贷”泥淖,还没有还清欠款……近日,伴随着校园贷发生的悲剧,“校园贷”再次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不少懵懂天真的大学生因为校园贷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校园贷已成为危害大学生乃至社会的一颗毒瘤。


校园贷如何给大学生“下毒”?

据调查了解,校园贷放贷提供材料方面只需要身份证,学生证,也有平台要求提供学信网账号和家长的手机号以及家庭住址就可以随便“贷款”。这种贷款模式主打“利率低”、“审核快”,吸引了大批高校学生。



不少校园贷平台也常通过物色“代理人”在学校寻找贷款“唐僧肉”,这些懵懂的大学生就是美味“唐僧肉”。由于手机是由提供分期购物的“校园贷”平台出货,诈骗分子便大力拉拢各平台授信经理成为其公司的“业务员”。

据一名学生家长林先生称:他儿子第一次校园贷的借款是800元,在短短20多天,他所背负的债务已高达20万元!当借款金额累计到合同签订的两万元上限时,这时上一家放贷人就会将借款人债务转移到下一家放贷人,同时向多个放贷人借款,从而让林先生儿子的债务爆炸式上升!


越“贷”越烦恼!大学生校园贷知多少?

当前,大学生因参与校园贷引发的不良事件层出不穷,原因之一是因为“不良校园贷”往往披着各种各样的“马甲”。

不良贷

主要指那些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不合规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或给学生带来恶意贷款的平台。

201611月,福建漳州大二学生因参与不良校园网贷欠下百万债务跑路。

不良校园贷往往存在费率不明、贷款门槛低、审核不严、不文明的催收手段、风险难控、易将风险转嫁给家庭、校园代理人无资质等风险问题。

高利贷

根据最高法院规定,借贷双方约定年利率未超过24%,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利率在24%-36%系灰色地带。若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36%,则定为高利贷,不予支持。

以月息“0.99%”为噱头的校园贷分期易造成“低息”假象,加上平台服务费,成为超过年利率24%的超高利息!若缴纳滞纳金,超过36%变为非法高利贷。

多头贷

  主要指因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形成一种“以贷还债”式的多头贷。

  20163月,河南某大学生在诺诺镑客、名校贷等10多个校园金融平台贷款近60万元后因过度借贷导致跳楼身亡。

传销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并要求发展学生下线进行逐级敛财。

涉案学生既是受害者又是作案人,多数学生是在并不知情和利益驱使下被不法分子利用。

刷单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理,以贷款购物刷单获取佣金名义进行的新型诈骗。

2016年上半年,南京陈同学受诱惑驱使从事“刷单”购手机,不料在成功分期购买手机后,实际使用方拒不分期付款并消失。

裸条贷

主要指不法债主通过要挟借贷者以裸照或不雅视频作为贷款抵押证据的行为。

   “裸条贷”往往给借贷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致使借贷人不堪其扰而采取极端做法。

培训贷

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培训贷”实为“校园贷”的新变种,专门坑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

此类校园贷诈骗实为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宣传方式诱骗学生参加贷款缴费。


如何避开校园贷诈骗陷阱?

第一、不参与。不参与只提供学生证、身份证乃至学号就可办理贷款的业务;不参与任何声称以帮助同学“办理小额分期、手机分期等用款”的一切业务;不参与网上办理任何手续简单的贷款;不参与以手持身份证留照片等条件的贷款业务;不参与“先拿钱后兼职”为条件的贷款类业务。

第二、先告知。遇到类似情形时,要先告知辅导员、班主任或大学保卫处,或者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在得到相关查证后再做决定。

第三、多查询。对声称可提供内部助学金、发展党员等利益诱惑为由的所谓“内线”人的身份和工作单位进行查询,识破骗人把戏。

 

抵制校园贷,我们在行动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校组织了一系列抵制“校园贷”的活动,呼吁同学们理性消费,防止参与其中导致上当受骗,不给“校园贷”诈骗的机会!

4月中旬以来,我校通过官网、官微发布抵制“校园贷”消息。





教学区、运动场旁和宿舍楼等学生熟悉的区域出现了“理性消费,远离校园贷”、“No Zuo No ''”等警示标语,告诫同学们远离校园贷。




 419日,我校163名师生拿着抹布和小水桶深入到每间教室,将粘有校园贷广告的地方一一清除,还学生一片干净的学习环境。



入党积极分子清除我校“校园贷”小广告


传媒艺术学院的小组长王昆表示,这次清除“校园贷”小广告的活动很有意义,可以从源头减少同学们对“校园贷”的使用。

同时,学校组织了相关人员调查监控录像,将粘贴“校园贷”小广告的代理人员查出,并对其进行批评和思想教育,消除我校校园贷的宣传渠道。


远离校园贷,树立理性消费观

据了解,伴随着学校教育以及新闻不断曝光之后,今年以来,我校学生对校园贷的警惕性也都有所提升。记者随机调查了我校部分同学,90.48%的同学都能清楚的认识到校园贷弊大于利,仅9.52%认为利大于弊。当开销超过生活费时,80.95%的同学明确表示不会接触校园贷, 19.05%同学表示会接触校园贷。



校园贷平台的利弊关系




当开销超出生活费时,是否会使用网络借贷平台?


16级广编专业李泊秋同学说:“校园贷看似是一种快捷得到钱的方式,但存在的诸多隐患,会蒙蔽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的双眼。所以,如遇到金钱问题,要与老师家长沟通,切莫进行校园贷款。”

15级翻译专业陈思同学说:“校园贷是很可怕,这种利滚利的方式使的很多人本金还未完利息又堆积上来,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坚决不能进行校园贷款。

管理学院刘伯凯老师从金融学角度对校园贷的问题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校园贷是一种不恰当的理财方式。用隐晦的表达方式,引诱学生进行贷款,从中收取大量利息。由于校园贷大多为复利的形式,进行了校园贷的学生往往陷入恶性循环,负债累累。这样就会导致学生陷入一种非理性的状态,甚至于在不同的平台之间切换,借钱还钱。”

在谈及如何抵制校园贷方面,16级传媒学院辅导员骆飞老师认为校园贷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整治,首先可以开班会进行相关宣传,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认识到校园贷的危害性。其次,充分发挥同学间的相互监督,毕竟校园贷导致的惨剧就发生在同学身边。再一方面,从法律层面了解校园贷,有助于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贷款。

近年来,各种“校园贷”广告充斥着高校校园。这种贷款模式主打“利率低”“审核快”,吸引了大批高校学生。然后,一些学生在贷款后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是一种危害性大的非法贷款行为,会严重干扰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给没有偿还能力的在校大学生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要远离校园贷,大声对校园贷说“不”!(文字:校报记者团艾雨晗 梅泽世 胡警文 谢瑶 吴子涵 摄影:李琦 李雨洁)